原位雜交技術(shù)的原理是什么?有何用途
原位雜交技術(shù)的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序列,將有性或非性的外源核酸(即探針)與組織、細胞或染色體上待測DNA或RNA互補配對,結(jié)合成專一的核酸雜交分子,經(jīng)一定的檢測手段將待測核酸在組織、細胞或染色體上的位置顯示出來。為顯示特定的核酸序列要具備3個重要條件:組織、細胞或染色體的固定、具有能與特定片段互補的核苷酸序列(即探針)、有與探針結(jié)合的標記物(曾呈奎等2000)。
DNA 探針為原位雜交提供較高的靈敏度。與RNA探針相比,DNA探針與靶mRNA 分子的雜交強度較弱,因此在雜交后的洗滌中不應使用甲醛。
探針特異性至關(guān)重要。如果已知細胞中mRNA或DNA的確切核苷酸序列,則可據(jù)此設計高度的互補探針。如果超過 5% 的堿基對不互補,那么探針只能與靶序列發(fā)生輕度雜交。這意味著,探針更容易在洗滌和檢測步驟中被洗去,可能無法正確檢測。